Q₂—8型汽车起重机

Q₂-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由能源、前后支腿、吊臂伸缩、变幅、起升等回路组成(图11-62)。

图中主分配阀组10是一个串联油路的多路换向阀组,由-一个安全溢流阀、三个分别用于吊臂伸缩、变幅和回转机构的三位四通M型手动换向阀及一个用于起升机构的三位四通K型手动换向阀组成。由于采用了串联油路、在空载或轻载吊重作业时,各机构可以任意组合同时动作。

现将各回路的工作原理分述如下:

1.稳定支腿回路


捕获.JPG

1.油泵;2.滤油器;3.阻尼塞;4.压力表;5.支腿操级阀组;6.双向液压锁;7.后支腿油缸;8.稳定器油缸9.前支腿油缸;10.主分配阀组;12.伸缩臂平衡阀:14.伸缩臂油缸;15.变幅油缸;16.变幅平衡阀:17.回转油马达;18.起升油马达;19.起升制动油缸;20.起升平衡阀;21.单向节流阀;22.中心回转接头。

图11-62a₂-8型汽车起液机液压系统图

稳定支腿在起重机吊重作业时,下放到地面(平时抬起)支承整车的自重及其产生的力矩,要求绝对可靠,以防止整车倾覆。

稳定器油缸8的作用是在下放后支腿前,先将原来被车重压缩的后桥板簧锁住,支腿升起时车轮与地面不再接触,起重作业时支腿升起的高度较小,使整车的重心较低,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因此也就要求起重作业之前先放后支腿,后放前支腿;作业结束前先收前支腿,再收后支腿。所以工作油路是:

1)后支腿下放

r油缸8下腔,锁住板簧;进油路:泵1→精滤器2→阀①②③→

双向液压锁6(图11-63)2→油缸7下控,后支腿下放。回油路:缸7上腔→液压锁6→阀③→油箱。下放到位之后,阀③回到中位、闭锁保压。

2)前支腿下放

进油路:泵1→精滤器2→阀①②→液压锁6→油缸9上腔,前支腿下放。

回油路:缸9下腔→液压锁6→阀②③→油箱。前支腿下放到位后,阀②回中位,保压闭锁。

2.吊背仲缩回路

吊臂臂梁采用单级长油缸(5米)14,为使伸缩机构工作平稳可靠,设置了平衡阀12(图11-64)。

1)臂梁伸出

进油油路:泵1→精滤器2→阀①右位→22→阀④左位→A→阀12之单向阀→B→缸14下腔。回油油路:缸14上腔→阀④左→阀⑤⑥⑦中位→22→油箱。

2)臂梁收缩退回

进油油路:泵1→滤油器2→阀①右→22→阀④右位一缸14上腔。

回油油路:缸14下腔→阀12之顺序阀→阀④右位→阀⑤⑥⑦中位→回转接头22→油箱。

3.变幅回路

Q₂-8型汽车起重机变幅机构的调节是利用两个并联油缸15的伸缩,改变臂梁的起落角度来达到的。为了保证变幅作业的平稳可靠,也装有平衡阀16。

1)增幅

进油路:泵1+2→阀①右位→22→阀④中位→阀⑤左位→阀16的单向阀→变幅油缸15下腔:回油路:缸15上腔→阀⑥左位→阀⑥⑦中位→22→油箱。

2)减幅

进油路:泵1+精滤器2→阀①右>22→阀④中位→阀⑤右位→油缸上腔回油路:缸15下腔→阀16的顺序阀→阀⑤右位→阀⑥⑦中位→22→油箱。

4.回转回路

本回路采用ZMD40型轴向柱塞马达作为执行元件,实现回转运动。因转速低,惯性力小,则油路中压力冲击也较小,所以未设置缓冲装置。通过控制三位四通换向阀⑥的左、中、右三个工作位置,可获得左转停转、右转三个不同的工况。

5.起升回路

起升时,要求平稳,尤其是负载下降时平稳性要求更高,以防负载下降到位时发生撞击,为此回路中也设置了平衡阀20,使重物下降时能起到限速作用,防止油管破裂和制动失灵时防止重物自由下落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平衡阀应尽量靠近油马达。起升的调速是通过调节发动机的油门(转速)和控制换向阀⑦来实现的。起升机构的油马达通过二级齿轮减速机带动卷简转动,减速机高速轴上装有两个瓦块式制动器,其油缸通过单向阻尼阀21与主油路相联,联在图示位置,能保证在吊臂伸缩、变幅和回转时,制动器19的油缸(单作用)与回油接通,缸弹簧力使起重机制动,只有当阀⑦工作,马达正反转的情况下,制动器油缸才将制动瓦块松开。

单向阻尼阀21的作用是,避免升至半空的重物再次起升之前,由于重物使马达反转而产生滑降现象。

1)起升重物

进油路:泵1→2→阀①右→回转接头22→阀④⑤⑥中位

阀21阻尼孔→制动油缸19下腔,制动器松开;

阀⑦左→阀20→油马达18,使马达18正转,起升重物。回油路:油马达18→阀⑦左位→22→油箱。

2)重物下落

进油路;泵1-2→阀①右→22→阀④⑤⑥中位

阀21阻尼孔→制动油缸19下腔,制动器松开;

阀⑦右位→油马达18,使油马达18反转,重物降落。

回油路:油马达18→阀20→阀⑦右位→回转接头22→油箱。(二)Q₂-8型汽车起重机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愁定支腿回路故障

1)车轮总落地,车体支不起来

①因油泵1故障,不上油,排除油泵故障;

②溢流阀⑨故障,压力上不去。可参阅§5-2排除溢流阀⑨故障,调整至规定压力;

③二位三通换向阀①未处于左位,无油液进入油缸8、油缸7及油缸9等。在放下支腿时,换向阀①一定要处于左位。

④稳定器油缸8未将后桥板簧锁住,主要是缸8内泄漏大,必须更换缸8活塞密封。

2)车体前后方向倾斜

①前支腿油缸7或后支腿油缸9的活塞破损,内泄漏量大,在起吊作业受载时,引起车体前后倾斜。可拆开缸7和缸9,检查活塞密封破损情况,破了的予以更换。

②前支腿或后支腿油缸中混有空气,可往复支腿油缸数次或拆松管接头(不可全卸)排气。

3)车体在未起吊时能支起,但在起吊作业中车体下落,特别是在起吊重物(满载)时,尤为严重,其原因除了上述支腿油缸的内泄漏稍大外,主要是液压锁6有毛病,不能锁住油缸保压所致。

例如后支腿油缸7支住后,换向阀③处于中位,缸7油液被液压锁锁住完全没有泄漏,保证在支腿放下后的后续起吊作业时,支腿不会因起吊重物时的重力作用使支腿油缸加载而逐渐自行收缩。但当液压锁(图11-63)的单向阀I、I₂不密合以及控制活塞不处于严格的中位,单向阀I₁或[₂微开,造成支腿油缸不保压,导致起吊重物时车体下落。此时可修理单向阀1,与J₂,使之灵活运动自如,同时要阀芯锥面与阀座密合,并保证控制活塞能灵活运动,不得有卡死阻滞现象。

捕获.JPG

2.吊臂伸缩回路故障

1)臂梁不能伸出(上升);

①换向阀①要处于右位;

②益流阀⑧故障,造成压力上不去,可排除溢流阀⑧故障(参阅§5-2);

③换向阀④未手动推到位,正确的位置是阀④应处于左位。

2)臂梁不能缩回(下降)

①同上①、②;

②换向阀④要处于右位。

3)臂梁缩回时不平稳,出现停位点不准确以及缸14停止(阀④中位)时,臂梁缓慢下滑或断续下滑的

现象

①当阀④急剧地向臂梁收缩方向(由左位换成右位)时,平衡阀12由于阀盖9上阻尼孔a的阻尼作用将延时使主阀芯6开启,即此时虽然伸缩臂油缸14上腔进油,而缸下腔至阀12之间的管路内因主阀芯6未打开而受阻,此时如同加压器,使这一段管路内的油液压力瞬时升高至25~26MPa,当控制活塞7经延时推动主阀芯6突然开启后,由于压力高,阀芯6的开度很大,产生臂梁瞬时快速较大行程的下降,称之为“缩臂点头”现象。

为了控制油缸14下腔至阀12之间的瞬时压力峰值,可在图11-64中B处增设一安全阀,压力调节得比主溢流阀⑧稍高,可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也可适当加大上述阻尼孔尺寸a,“缩臂点头”现象得到缓和。但阻尼孔尺寸a过大,会带来冲击。

②臂梁缩回过程中,有时需要中途停住,这可操纵阀④使其处于中位实现。但往往换向阀④移到中位时,伸缩臂油缸14却不能立即停住,而是要下滑一段距离后方能停住,即停位点不准确。如起吊重物时出现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

捕获.JPG

产生这一故障的原因是由于臂梁缩回时的惯性会对油缸下腔产生一冲击压力,换向阀④关闭时太快也会产生一冲击压力,二者之和产生的压力造成平衡阀的内泄漏(此时阀④关闭),很大,通过平衡阀内的泄油道流回油箱,所以油缸14要下滑一小段距离,排除办法请参阅§9-1六、平衡回路的有关内容。

3.变幅回路的故障

由图11-62可知,变幅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臂伸缩回路完全相同,因而变幅回路可能产生的不能增幅、不能减幅以及减幅时不平稳等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可参照执行。

4.回转回路的故障

1)回转时车体倾斜

①某个别支腿油缸内混有空气,须进行排气;

②个别液压锁有故障:如单向阀不密合;单向阀芯卡死以及控制活塞卡死和控制活塞密封失效等,可逐一进行排除。

2)回转时速度变慢

①油泵1内泄漏大,输出流量不够。属于泵使用时间较长,内部零件(如配油盘柱塞等)磨损者,可更换或修复油泵;如果是发动机的转速不够造成油泵转数低因而输出流量小的情况,可加大发动机的油门;

②油马达17(ZMD40型轴向柱塞马达)的内泄漏大,可修复或更换油马达;

③溢流阀⑧故障,溢流量太多,可排除溢流阀⑧的有关故障;

④其它部位泄漏大,可找出泄漏部位,采取加强密封等措施,

5.起升回路的故障

1)吊钩升不上去,吊不起重物

①溢流阀⑧的调节压力过低,可调高压力

②溢流阀⑧有故障,导致系统压力上不去,可排除溢流阀⑧故障;

③油马达18有故障:例如内泄漏量大,造成有效输出转矩下降,可采取修复油马达有关零件,减少油马达内泄漏予以解决;

④因某些原因,刹车制动器(油缸19)不能松开轴瓦,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2)吊钩下不来,吊起的重物悬在空中

①平衡阀20有故障,可参阅上述“2.吊臂伸缩回路故障”的有关内容子以排除:

②油马达18有毛病:例如内泄漏大,内部零件损坏等,可拆修油马达,更换或修复有关零件以恢复油马达性能予以解决。


随便看看